陳嘉珍老師 【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 讀書會】
每週二 10:30~12:30 賽斯教育基金會 台中總會
讀書會錄音檔→ 嘉珍老師 – 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(上) 第414頁
讀書會錄音檔→ 嘉珍老師 – 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(下) 第414頁
第一節
提問一:對於生活中的挑戰充滿無力感?
首先,你要知道,是你先否認了自己的力量,才會覺得生命中某些情況讓你有無力感,你要先告訴自己,我現在雖然不知道要如何面對,但我知道我是有能力的,只是我現在還不知道該怎麼做,但方法已經等在那裏,只待我的連結。運用想像力與意念,邀請那個有能力處理挑戰的自己,讓他給你指引與陪伴。
第二節
第414頁
罪惡感真正的終止,不是等待他人赦免自己,而是能夠停止責備自己,不再煩惱擔心被人看不起;不再憂慮自己是否能力不足以處理衝突;讓罪惡感去他該去的地方。
你必須百分之百的知道,你與生俱來就是充滿慈悲的、無時無刻都在貢獻個人經驗於整個世界。你天生就是要來增益整個世界更美好,每一個早上都是全新的一天,千萬不要妄自菲薄。
你的罪惡感,往往是起因於慈悲心的扭曲。如果你沒有慈悲的本質,你就不會發展出同理心,錯置的同理心,才會導致罪惡感的發生。
價值完成很難解釋,因為你們的語言沒有相對應的詞彙可以使用,你只需要知道,價值完成的過程之中,增益了生靈的生命品質。不斷的擴展經驗的界線是價值完成的一個重要步驟。蜘蛛網的存在,是蜘蛛自已的價值完成,是基於對自己織出這張網有種藝術創作的衝動,當一隻蒼蠅黏在網上時,蜘蛛的一個想法並非吃掉蒼蠅,而是驚奇地問自己,為什麼完成自己個衝動與喜悅,就會有食物自動送上門來?
意識形態並沒有高低之分,只有各自的獨特性展現,唯有不同的意識交織在一起,才有可能完成意識的偉大冒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