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嘉珍老師 【健康之道 讀書會】
每週四 16:00~18:00 賽斯教育基金會台中總會
讀書會節錄音檔(按右鍵播放)→嘉珍老師 – 健康之道 第372~373頁
《健康之道 》課文 第372~373頁
這些態度可能反應在相當簡單的行為裡:
不論需不需要,無止盡地清掃房間的女人;
追隨某種精確、固定生活路線的男人—-只開某些路線去上班;
比其他人洗手洗得多得多;
不斷給襯衫或背心扣扣子及解扣子。
許多這種簡單的行為顯示一種極度需要對自己及環境獲得控制,
所導致的樣板行為。
任何過份的行為都可能進來,包括吸煙過度、飲食過度,
以及飲酒過度。
有些人可能很難相信,自發性是該被信任的,
因為他們可能只覺察破壞性或暴力的衝動感覺。
自發地表達衝動的概念,在那種情況下,將是最令人恐怖的。
事實上,所涉及的人們在壓抑的、並非暴力的衝動,
卻是自然的、愛意的衝動。
他們害怕愛的表達或依賴的需要,只會給他們帶來責備或懲罰。
所以,他們藏起渴望,而破壞性的衝動事實上有助於保護他們,
不去做他們不知怎地學會去害怕的愛的表達。
科學本身,雖然在一些區域那麼的精確,
卻常常將本能的、衝動的—- 混亂的、破壞性的活動視為同一種。
自然及人的內在本質兩者都被視為包含著野蠻、破壞性的力量,
文明和理性必須堅定地與之抗衡。
科學本身往往展示強迫性的和儀式性的行為,
竟至編排其自己的推理路徑,以便他們含括安全領域,
而固定地忽略那使得科學—-或任何別的學科—-
成為可能的自發性偉大內在力量。
如我先前說過的,自發性明白它自己的秩序。
再沒有比自發地生長其自己所有部份的肉體更高度有系統的了。
就如你的生命是由這些自發過程提供給你的,
可以這樣說,宇宙的生命也是以同樣方式提供的。
你看見物質的星辰,而你們的儀器探入遙遠的太空—-
但,使得宇宙成為可能的「內在過程」,
是那些推進你自己思維的同樣過程。
所以,相信自發性與紀律只是相反的東西是錯誤的。
反之,真正的紀律是真正自發的結果。
生命中每個元素的價值完成都依賴那些自發的過程,
而在他們的源頭是基本的肯定性的愛,
及對自己、宇宙,及生命情況的接受。